首页 > 消息
2023年进出口贸易数据公布_2020年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时间:2024-01-26 08:12:00

2023年进出口贸易数据公布_2020年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1.2022年内蒙古对外贸易数据占全国的比重

2.吉林省罗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未来有什么发展规划?

3.2023年我国已经有几个自贸区

4.中国海关数据情报网(揭秘中国进出口贸易大数据)

5.外国人来华旅游数量骤降98.6%,出口下滑14%,压力三大

2023年进出口贸易数据公布_2020年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2022年内蒙古对外贸易数据占全国的比重

       截至2022年,内蒙古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5%。

       截至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23.2%。其中,出口总额增长31.9%,进口总额增长17.8%。从主要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额增长21.8%,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64.5%,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增长37.7%,加工贸易进出口增长72%。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29.6%。

       内蒙古自治区,简称“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地处中国北部,东北部与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交界,南部与山西、陕西、宁夏相邻,西南部与甘肃毗连,北部与俄罗斯、蒙古接壤。

内蒙古自治区自然资源介绍:

       1、植物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维管束植物(种子植物、蕨类植物)共计2619种(不包括种下单位和栽培植物),其中种子植物2551种,蕨类植物68种。这些植物分属于144科737属。其中,种子植物127科707属。属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2种,其中林草部门主管1种,农业部门主管1种;国家Ⅱ级保护40种,其中林草部门主管21种,农业部门主管19种。

       2、动物资源

       内蒙古自治区陆生野生脊椎动物613种,分属于29目,93科,291属。属国家Ⅰ级保护动物的有52种,其中林草部门主管50种,渔业部门主管2种;国家Ⅱ级保护117种,其中林草部门主管106种,渔业部门主管11种。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内蒙古自治区

吉林省罗斯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未来有什么发展规划?

       数据如下:

       参考政府网站信息:以美元计,2021年中国进出口规模达6.05万亿美元,在2013年首次达到4万亿美元的8年后,年内跨过5万亿、6万亿美元两大台阶,达到历史新高。全年外贸增量达1.4万亿美元。以人民币计,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达39.1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1.4%。

进出口贸易的具体数据:

       贸易方式进一步优化,一般贸易进出口占比超过六成。2021年,中国一般贸易进出口24.08万亿元,增长24.7%;加工贸易进出口8.5万亿元,增长11.1%。

       外贸经营主体活力有效激发,民营企业进出口更加活跃。2021年,中国有进出口实绩企业56.7万家,增加3.6万家。其中,民营企业进出口19万亿元,增长26.7%,占48.6%,提升2个百分点。

       机电产品出口、进口均保持良好增势。2021年,中国出口机电产品12.83万亿元,增长20.4%,占出口总值的59%,其中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汽车分别增长12.9%、9.3%、104.6%。同期,进口机电产品7.37万亿元,增长12.2%,占进口总值的42.4%,其中集成电路进口增长15.4%。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政府网-2021年,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2023年我国已经有几个自贸区

       亲,根据官方的信息披露

       2023年:

远洋符拉迪沃斯托开发有限公司(海参崴)成立,总部设在中国吉林。

该公司由俄罗斯远洋海参崴开发公司集团投资并持有75%的股份,成为中外合资企业。

公司与俄罗斯远洋海参崴开发集团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促进中俄两国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并共同管理海参崴港。

主要业务领域包括贸易合作、港口运营、投资项目、市场拓展和合作伙伴关系的发展。

中国海关数据情报网(揭秘中国进出口贸易大数据)

       2023年我国已经有21个自贸区。

       这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成就,标志着中国在推动经济全球化和深化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自贸区的设立,旨在通过更加开放的贸易和投资政策,为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从而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

       截至2023年,中国的21个自贸区已经覆盖了东西南北中等多个区域,形成了一个全面覆盖的开放新格局。在2022年,21家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18.1%的外商投资和17.9%的进出口贸易,今年上半年进一步提升到18.4%和18.6%。

       这表明,自贸区的设立对于推动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上海自贸试验区作为第一个设立的自贸区,其实际使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都约占全国21个自贸试验区总额的30%。

自贸区的意义:

       1、促进经济发展:自贸区的设立可以吸引更多的外资企业进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自贸区内的税收优惠政策可以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促进经济的发展。

       2、推动贸易自由化:自贸区的设立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推动贸易自由化。自贸区内的企业可以享受更低的关税、更少的贸易壁垒,从而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

       3、探索新的开放模式:自贸区的设立可以探索新的开放模式,为全国范围内的开放提供经验和借鉴。自贸区内实行特殊的税收、贸易、金融、投资、外汇管理政策,可以为全国范围内的开放提供经验和借鉴。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自由贸易区

外国人来华旅游数量骤降98.6%,出口下滑14%,压力三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贸易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国海关数据情报网是中国海关总署下属的一个网站,它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的平台。本文将对中国海关数据情报网进行介绍,并探讨如何使用它来分析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

       一、中国海关数据情报网的介绍

       1.1网站概述

       中国海关数据情报网是中国海关总署下属的一个网站,它是一个专门收集、整理、分析和发布中国进出口贸易数据的平台。该网站提供了大量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包括海关进出口数据、海关监管数据、贸易统计数据等。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用户了解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市场趋势和潜在机会。

       1.2网站功能

       中国海关数据情报网的主要功能包括:

       (1)进出口贸易数据查询:用户可以通过该网站查询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包括海关进出口数据、海关监管数据、贸易统计数据等。

       (2)数据分析报告:该网站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分析报告,帮助用户了解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情况,分析市场趋势和潜在机会。

       (3)数据下载:用户可以通过该网站下载中国的进出口贸易数据,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分析和研究。

       1.3网站操作步骤

       要使用中国海关数据情报网进行进出口贸易数据查询和分析,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打开中国海关数据情报网的网站:/customs/302249/302266/302267/index.html

       (2)选择需要查询的数据类型:海关进出口数据、海关监管数据、贸易统计数据等。

       (3)输入查询条件:根据需要输入查询条件,如时间范围、进出口商品名称、进出口国家/地区等。

       (4)点击查询按钮:根据输入的查询条件,点击查询按钮进行查询。

       (5)查看查询结果:查询结果将显示在网页上,用户可以查看数据表格、图表等。

       (6)下载数据:如果需要下载数据,用户可以在网页上选择下载格式,如Excel、CSV等。

       二、如何使用中国海关数据情报网进行进出口贸易数据分析

       2.1分析进口贸易数据

       要分析中国的进口贸易数据,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选择进口贸易数据:打开中国海关数据情报网,选择海关进出口数据中的进口数据。

       (2)输入查询条件:根据需要输入查询条件,如时间范围、进口商品名称、进口国家/地区等。

       (3)查询进口贸易数据:根据输入的查询条件,点击查询按钮进行查询。

       (4)分析进口贸易数据:根据查询结果,分析进口商品的种类、进口国家/地区的分布、进口量和进口金额的变化趋势等。

       (5)制作图表:根据分析结果,制作相应的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

       2.2分析出口贸易数据

       要分析中国的出口贸易数据,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1)选择出口贸易数据:打开中国海关数据情报网,选择海关进出口数据中的出口数据。

       (2)输入查询条件:根据需要输入查询条件,如时间范围、出口商品名称、出口国家/地区等。

       (3)查询出口贸易数据:根据输入的查询条件,点击查询按钮进行查询。

       (4)分析出口贸易数据:根据查询结果,分析出口商品的种类、出口国家/地区的分布、出口量和出口金额的变化趋势等。

       (5)制作图表:根据分析结果,制作相应的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等,方便用户进行数据可视化分析。

       外国人来华旅游数量骤降,整个入境游的产业链已经解体,振兴入境游促消费是当务之急。

       最近好几组数据都不太理想。首先是国内旅行社入境游接待人数断崖式下降,2023年一季度,国内旅行社入境游接待人数仅为5.2万人次,同比暴跌98.6%,境外游客中还有78%的游客来自港澳台,剩余比例中大部分来自东南亚,欧美赴华游客寥寥无几。

       整个入境游的产业链已经解体,振兴入境游促消费是当务之急。无独有偶,外商投资、出口等数据均不是太好看。

       1、整个旅游行业中受伤最深重的就是入境游,产业链接近崩溃,甚至在上海还可以目睹老外离开的趋势,许多常驻的外国人大部分都回国了,而这些人以前都是宣传入境游的主要贡献来源。

       商务往来和旅游对于促进民间外交、缓解负面偏见以及增加对华影响力是非常重要的,入境游的减少有可能形成一种不好的影响。

       2、外商投资方面,上半年外商直接投资净流入只有49亿美元,创下了历史新低,且外国资本利润的汇出增加,导致了净投资者在国际收支账户上的减少。

       当然,这跟美元加息周期有关,但从内部来看,由于需求不足,外资也没有太大的意愿继续扩大在华的投资,叠加多方面因素,外资不预期人民币会在短期内走强。

       3、无论是国际产业资本还是国内资本,都面临着一个难题,即全球供应链正在去中国化。这一情况甚至影响到外迁海外的子公司,据了解,美国海关也加强了对原材料供应链进行溯源,欧洲也一样。因此不仅外资,一些国内上游和中游企业也在考虑全面在东南亚布局,而不仅仅是中间商。

       4、今年前5月,美元基金的投资数量和金额都出现了双降,在中国获取巨额利润的时代已经过去。在过去两年中,贝莱德在国内的表现严重低于预期,旗下偏股型基金全部亏损(截止到2023.5.31)好几只亏了30%以上,而伴随着产品表现的持续低迷,贝莱德基金的产品募集也遭遇了断崖式降温。

       今年发行的贝莱德行业优选竟仅募集了不足4.4亿,这与其2021年9月在国内发行的首只产品——贝莱德中国新视野首发66.8亿的爆款相比,确实有悬殊的落差感。上半年投资中国的私募股权基金只募资了14亿美元,降幅达到89%,而全球同期降幅只有15%。

       这也反映出港股在内的整个上市IPO变得越来越困难,大量的私募股权基金无法退出。今年上半年,港股IPO融资规模只有178亿港元,还不如印尼一个雅下达。

       5、按美元计价,今年7月份我国进出口4829.2亿美元,下降13.6%:其中,出口2817.6亿美元,下降14.5%;进口2011.6亿美元,下降12.4%;贸易顺差806亿美元,收窄19.4%。中国对东盟出口同比增长4.7%。

       中欧、中美贸易总值与去年同期相比则分别出现0.1%、9.6%的降幅,中日贸易总值同比下降5.8%。分产品看,前7个月中国汽车出口3837.3亿元,同比增长118.5%。但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手机出口额均不及去年同期。今年很多外贸企业订单都不如疫情前,压力非常大,后面能稳住就非常不错了。

       毕竟欧美还在加息竞赛,处于货币收紧周期,外需不足导致进出口情况压力比较大。韩国更惨,出口连跌十个月,7月降16.5%。

       越南出口创14年来最长连跌,越南前7个月出口额同比下降10.6%。美国自2022年第二季度以来进口总额持续下降,从40740亿美元跌到2023年二季度的37310亿美元,减少了3430亿美元,跌了差不多9%。

       6、人民币汇率波动加剧。2023年8月9日人民币单日调贬23基点。人民币连续两个交易日走贬,累计贬值幅度超过200基点。今年人民币跌破7.2并非美元太强,而是人民币太弱。因此主要原因不是来自外部,而是来自内部。

       7、2023年8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召开2023年下半年工作会议。会议指出,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好“金融16条”,延长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实施期限,保持房地产融资平稳有序,加大对住房租赁、城中村改造、保障性住房建设等金融支持力度。

       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继续引导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下行,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指导商业银行依法有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

       从会议内容我们不难看出,此次调低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是中央提振经济的组合拳之一,并非个案措施的考虑。终归还是信心不足。

       结论:银行压力大,关注招商引资的政策方向和力度。

版权声明:本文为 "进出口贸易网" 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

原文链接:/zixun/410.html

标签: 数据 贸易
排行榜
Copyright ©2009-2023 进出口贸易网版权所有

粤ICP备14076428号